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史匹柏的隱藏技:一鏡到底 – 幀影幀畫

2014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片中融入大量一鏡到底/長鏡頭的拍攝手法,風格明顯。而討論到使用一鏡到底的導演時,落落長一大串,有上古驚悚大師希區.考克、大國民奧森.威爾斯,鬼才大衛.芬奇,蛇眼布萊恩.狄帕瑪,地心引力艾方索.柯朗,到韓國的老男孩朴讚郁,香港鴿子王吳宇森到台灣悲情侯孝賢等,各有各的風格。但這一個超級大導常常被我們遺忘,我們來看看幀影幀畫的Tony剖析史匹柏愛用又低調到你察覺不到的一鏡到底手法:

更多幀影幀畫

史匹柏牌的隱藏型一鏡到底,訣竅如下:

1. 移動你的演員們,不要讓他們只呆在原地講話
2. 緊跟著動態,可以自由移動,但請配合場景布置
3. 請將場景拆解成多種成分和各種小角度,你可以將5、6個獨立鏡頭,連結成單一的移動主鏡頭
4. 使用特效或視覺魔法時請多用全景鏡頭,不要用特寫或跳接來作弊,演員和它們互動真實與否觀眾看得出來
5. 在一鏡到底中有效使用跳接,會更有效果
6. 簡潔有力,見好就收,重點在快速進行場景轉換,保持節奏,不需要浪費時間只為了拍出完美的一鏡到底


 一鏡到底(長鏡頭) Oner (Long Take)

一般只要相對而言是時間較長的單一而不中斷之鏡頭,便可如此稱呼。通常多用來表達導演的特定構想和審美情趣,例如刻意捕捉當時大範圍內的場景氛圍、文場戲的演員不中斷的內心轉折描寫、武打場面的真功夫……等。 由於「長鏡頭」十分容易和攝影上的「長焦距」(Long Lens)混淆,而「一鏡到底」也易與將攝影機固定不動的「固定鏡頭」混淆,因此近來不少人認為應改稱為「長時間鏡頭」或「不中斷鏡頭」,才是較精確、較理想之稱法。本篇使用報章雜誌較常出現,又比較不會混淆的「一鏡到底」。(維基百科)

插入鏡頭 Insert Shot

指包含視覺細節,為了達到提供訊息的目的,或強調戲劇重點,而被插入的鏡頭。別想歪 (電影專業術語中英對照)

旁跳鏡頭 Cut Away Shot

在一組連續畫面中,加入一個中性鏡頭或過場畫面稱為旁跳鏡頭,又稱跳鏡頭。旁跳鏡頭可顯示動作發生的環境,也可作為主要動作的一種反應或說明,在旁跳鏡頭之後再轉變動作的方向,則可降低突兀之感。旁跳鏡頭可以產生壓縮時間或延長時間的效果,也可用來岔開觀眾的注意力,插入旁跳鏡頭時可避免跳接(jump cut),而維持畫面的連貫性。拍攝談話節目時加入他人的反應鏡頭(reaction shot),亦是一種旁跳鏡頭。(國家教育研究院)

Tony也很好心片中史匹柏"一鏡到底"片段分長短兩個影片分享在Vimeo上,有興趣的可以在我的影片下方點入觀看。 另外這裡整理這些"太"高調經典的一鏡到底鏡頭
歷劫佳人Touch of Evil 1958
四海好傢伙 Goodfellas 1990
辣手神探 Hard Boiled 1992
追殺比爾 Kill Bill Vol1 2003
不羁夜Boogie Nights 1997 
蛇眼Snake Eyes 1998
原罪犯 Old Boy 2003
大事件Breaking News  2004
拳霸2 冬蔭功Tom yum goong  20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